欢迎您访问漯河市电子商务中等专业学校
站点地图 | 河南省教育厅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妙用“小组合作”,向“课堂”要效率

在绍兴图书馆的教育专区看到本书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毕竟,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如何将未来企业中的合作方式很好地融入到专业学习课堂中,成为中职课堂中的待破解难题。南希•弗雷教授撰写的《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是一本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效率策略的工具书。整本书在技术层面从“ 建立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明确个人与小组的具体责任”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讨论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小组合作经验”的六个方面,解析了构建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技术要领。

这里我想有必要说一下作者的身份背景,南希•弗雷教授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读写教育教授,同时,还是保健医学院的教师。因为医学背景,她在解释构建高效小组合作的策略时常常会运用人体生理和神经学的原理来解释。比如,她借助神经成像技术来解释如何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反馈的同时,塑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合作学习,因为神经可塑性,可以看到大脑因学习发生了事实上的改变,而且通过持续的反复和强化,这样的神经通路越来越明晰和快速,这就从生理上解释了合作学习对学习能力的提升的原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构建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同时,我在平时课堂应用中也采取了小组合作策略,但免不了出现了一些问题:(1)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小组中唱起了“独角戏”,充当小组活动的“灵魂”,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往往存在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2)小组合作讨论缺乏“头脑风暴”,往往总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给出思路,其他学生旁听或者附和,不能提出质疑。(3)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上课表现较好的,或者是较为老实的同学充当“炮灰”。

从总体上来讲,这本书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更加高效合作的策略,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些来自于鲜活的课堂教育智慧,都非常的珍贵,值得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运用。

一、合理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通常会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此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用这种方法分成的小组学生一般是不同质。并在组内任命对应的小组长,统筹整组的工作安排。往往这种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重新安排座位次序,缩短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便于学生的沟通交流。每个小组要有自定义的组名和学期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学生才能有为这个团队奋斗的动力。当集体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帮助组内成员。

二、营造氛围,创条件——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我在平时的课堂上,虽然有已经分好了组,也开展了一些讨论活动,但似乎对于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缺乏一定的预知性。有幸在书中看到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书中说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布置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并且胜任不同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学生慢慢地就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在观察或巡视中,特别关注“游离”学生,发现他们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三、明确个人与小组职责——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正如书中所说的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不断地在课堂中予以实践。书中一些方法通过我在本学期的单片机课堂中实践,发现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与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小组构建中,小组内应设立多个角色例如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总体上要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的职责,又要相互支持工作,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这部分内容是我在平时课堂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所欠缺的。本书中所提到的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生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在课堂上,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做出恰当的评价。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意识强,容易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每周结束和学期结束时,可计算出每组学生的总分和个人总分。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用于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将学习结果评价纳入学生期末学习总评中来。

五、“三环引导”——教师引导作用

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并非“空暇时间”。书中所提到的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环节上的引导。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首先,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无效学习行为。其次,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最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提升课堂效率。

2、学习过程环节上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行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展示学习的思路,进行群体讨论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挖掘深一层次的,或者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3、学习方法环节的引导。教师对于学生方法的指导要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的情境,特别是针对我们中职学生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可以“突破”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书本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设计,给了我更多地参考以及借鉴。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们中职学校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课堂组织方式。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又是对未来职场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合理分工,科学指导,并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发挥它的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收获。以上几点是我关于书中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的总结心得,我也会在自己的课堂中继续完善改进, 为小组合作学习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