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漯河市电子商务中等专业学校
站点地图 | 河南省教育厅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于细节处窥教学艺术 ——读《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12月,静下心来,品读了郑金洲教授的《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郑教授从课堂教学特征、教学方法探索、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课堂突发事件、课堂教学环境七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听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提出:课堂教学的伟大乃处处注意细节的积累,教学艺术的精湛在于细节的处理。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细节思维。我们善于对事物做总体上的谋划,做全局性的思考,对目标也会下大力气去制定,但比较少地对教学做细节性处理。我们了解启发性,但不知如何操作;我们知道教学要体现艺术性,但没有具体要求;我们也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无从下手难以实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曾经,我们的课堂追求井然有序、设计严密、环环相扣,希翼行云流水,渴望人人称道。可事实上,一堂过于包装的课缺乏了火花的碰撞,缺乏了学生个性的突显,这样一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却不是我们课堂的常态。老师的设计要“留白”、要有“缝隙”,学生在课堂上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上的恐慌感,这才是课堂的常态。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更需要我们注意细节,这样的细节必将是课堂的“点睛之笔”。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关注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状态,却很少关注自己的非语言行为。自己在课堂上有没有习惯的手势?有没有习惯的行走路线?有没有眼神的交流?从不觉得用手擦黑板有什么问题,原来这样的行为在专家的眼中可解读为教师对待课堂行为缺乏深思熟虑,缺乏整体布局和安排,有时也反映出教师遇事的不冷静……

有时,一个精心策划的课堂因为一只飞进教室的蝴蝶出现了骚动,一个高水平信息化的微课因为电源插头的突然掉落戛然而止,一场讨论激烈的公开课因为一个突然赖地的女生陷入混乱……一个小小的插曲,考验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艺术水平。不难看出,这时的细节处理决定了这堂课的成败。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走进一个课堂,会深深为教室环境和课堂组织所吸引而赏心悦目?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会深深为课堂上师生的行为所感染而意犹未尽?究其原因,都是和课堂细节行为紧密相关。课堂上,一个同学回答的问题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在同学们的哄笑中,教师抚摸孩子的头微笑请坐的动作,让这个孩子变得更愿意发言,也让温暖的气息弥漫整个课堂。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听一个故事,有细节才有感染力;求证一个事实,有细节才有说服力。同样,一个教学经验的总结,假如仅仅只是告诉我们这些经验是什么,有哪些方面组成,而没有细节性的事例呈现和说明,就很难走进我们的心灵。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说:体现一个国家实力的不只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更在于这个国家有没有精彩的故事。这句话所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就是细节。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有些老师让他去上一堂课,信手拈来,娓娓道来。但让他写一篇论文、搞一个课题,咬断笔头、拔掉几撮头发,却终不得入门。实际上,假如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课堂、对学生多一份细节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可研究的问题。有人说,教师从踏入学校大门的第一步到离开学校,如果从细节行为来分析,没有一时一刻不是蕴含着许多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的,这话虽夸大却不无道理。从细节处发现问题,研究教育教学细节,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细节的意义。

当然,我们在做研究时,不能就细节谈细节,要将细节本身作为研究和把握的重点。我们要发现细节背后的意义,正如佛家所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课堂教学的细节艺术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用心去看、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