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漯河市电子商务中等专业学校
站点地图 | 河南省教育厅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教育漫话》读后感

一、著作内容简介

《教育漫话》原为洛克与其友人爱德华·克拉克讨论教育问题的通信。后来为了解决当时人们对于一些教育问题的困惑,洛克把信札加以编辑,于1693年公开发表。这本书阐述了洛克对于教育的一些见解,论述了教育的目的、方法等。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一共提到了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并说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绅士。

(一)、体育

首先,他论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其次,他用简短的篇幅论述该如何做到身体健康。洛克在书中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二)、德育

其次,洛克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因此他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论述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他认为德行的基础在于克制欲望,顺从理性。本文将从父母与导师两个方面来论述该如何对儿童进行德育。

首先是父母的作用。父母应该重视儿童教育,绝对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对孩子进行约束,在儿童心中树立威信。但是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之后,父母应该亲近孩子,与孩子建立友谊,和他们平等对话。

洛克不赞同物质奖励,也不赞同鞭挞。他主张以名誉以及羞耻心作为工具去矫正孩子的坏习惯。但是对于一些顽梗,却要尽力消除,哪怕要使用鞭挞这一手段也在所不惜。值得注意的是:鞭笞只有引起儿童的羞耻心之后才会发挥作用,否则就只会使孩子承受身体上的无用的痛苦罢了。当然,并不是孩子的一切不恰当的行为都应受到惩罚,对于那些不坏的、符合儿童天真的愚蠢行为是可以谅解的。

父母应该分辨孩子嗜好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对自然的需要要尽力满足,并且教导孩子克制嗜好的需要。但这不是意味着对于儿童所有的消遣都不允许,只要他们的消遣方式没有坏处就可以了。

父母应该培养儿童坚忍、勇敢、仁爱、好奇的气质,而避免他们性格中胆怯、残忍、闲荡的一面。针对如何培养或避免这些气质,洛克分条进行了详细说明。

除此之外,洛克还反复提到礼仪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礼仪的毛病通常是从四种品质中产生出来的:粗暴、轻蔑、非难、嘲笑。此外,反驳、刁难、插嘴、争辩等行为也是应该避免的。

导师在儿童的教育中也起到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作用。洛克认为私教比学校教育更好,因为从小与人交际少导致的怯懦是可以被克服的,但是孩子的精神如果在一开始就被毁坏了的话却很难再纠正。基于这个原因,导师作为私教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家长应该不惜时间金钱尽全力为儿童寻找一个适合的导师,而这一点往往又是十分困难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导师,仅有学识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不违反自己的教训;良好的礼仪教养;深知世故人情。当儿童做了错事,理智地说理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一位地灌输道理,而是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判断。

(三)、智育

最后,洛克论述了如何对儿童进行智育。“我想如果有人不知道把一个有德行的,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你也会觉得他是一个大傻瓜的。我不只是觉得对心地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同时我们也得承认,对心地不是这么良好的人说来,学问就徒然可以使得他们更加愚蠢,变成更坏的人。”可见对于洛克来说,学问是应该放在第二位的。

洛克重点提到,决不能逼迫孩子们学习,让他们认为学习是一项任务,而应该诱导他们学习,让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

选择的阅读书目是很重要的。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书籍显然是不适合了。洛克推荐了《伊索寓言》,里面既有有趣的故事和插图,也有一些有用的道理。祷词、教义和十诫是应该熟记的,因此《圣经》就成了这方面的重要的指导书籍。除此之外,洛克针对一些知识如写字、图画、速记、法文、拉丁文、作文、作诗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它们是否应该被学习以及该如何教授给孩子们。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洛克特别提到,教导儿童时,有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大多数情形之下,如果他们遇到了困难,不可把困难交给自己去解决,使得他们益发感到迷惘。”教师应该尽力让孩子感到轻松,使他们能专心接受思想。对于儿童的过失,除了顽梗之外,教师应该用温和的态度去教导。

二、社会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的英国,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对外贸易都迅速发展着。同时,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迅速传播,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被解放。经济和思想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的崛起,同时也不断动摇着封建制度的统治地位。新的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再需要依靠封建专制政府的保护,反而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能够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政权。在这种背景下,164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后来虽然发生过帝制复辟的事件,但是随着“光荣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最终确立下来。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尽管经济、思想、政治在不断进步,但是教育却停滞不前。这个时期的英国教育发展十分的缓慢。学校教育整体上沿袭旧制,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形成的传统。比如采取放任制度、教会渗透学校、学制双轨、通行初等慈善教育等。

三、洛克思想背景

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的家里。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潮之中。他的父亲反对王室,参加了英国1648年的革命。这一切都为洛克坚定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奠定了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洛克是“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洛克一方面努力捍卫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却又体现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是1688年的阶级妥协的产物”。

这种妥协性体现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上。洛克反对“君权神授”而主张“社会契约”。他认为要将权利还给人民。但是同时,他又主张君主立宪制,认为应该将一部分权利还给君主。这是他政治上妥协的体现。

哲学上,洛克尽管坚持着唯物主义论,但是却并不彻底。他认为人是通过感官来获得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的,并把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印象叫做“外部经验”。但是同时,他又认为我们的“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前者是唯物的,而后者则带有唯心的成分了。

洛克的教育观点是和他妥协的政治观点和不彻底的哲学观点相联系的。

教育原先是被贵族所垄断的。为了获取和贵族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人才,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洛克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天赋观念”论,并且提出了“白板论”。他认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任凭他人在上面乱涂乱画。洛克肯定了教育的作用,“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论点,充分表明了洛克期望资产阶级争得受教育权的急切心情。

但是他的“绅士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又体现出了妥协性。洛克的教育目的是将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事务家”。尤其是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的礼仪的重要性,很明显地显示出了他想要培养的人才是贵族型的。

此外,洛克十分注重家庭教育。这与他曾担任过沙夫茨别利伯爵的家庭教师的经历有关。他大力反对学校教育,认为这会使学生遭到毒害。

四、评价

《教育漫话》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十七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

《教育漫话》最大的影响毫无疑问体现在教育方面。在这本书中,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德育、体育、智育全面发展的构想,对后世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而洛克却大胆地提出了一套精密的体育理论,这一行为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

同时,在学习科目方面,洛克提出了许多新学科,提倡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以往相比,有关于宗教神学和古典主义的学科减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使教授的知识更加实用。

不仅仅是在教育上,《教育漫话》还在其他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它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人才。所以毫无疑问地在这种思想之下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够相当程度地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育漫话》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会和贵族对于教育的控制,使得更多人(尽管有阶级限制)获得了教育的权利。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教育漫话》中的一些局限。因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洛克的教育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洛克最终想要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事务家”,这是带有相当的功利性的。

同时,这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阶级因素导致的缺陷。洛克的教育思想仅仅只局限于绅士教育。他的教育目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因此教育的主要对象也是资产阶级。这是他主张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剥夺底层人民的受教育权的鲜明体现。这和夸美纽斯所推崇的民主教育一比显然是具有局限的。

总之,尽管存在着一些由于时代与阶级而导致的缺点,《教育漫话》仍然是一本经典的教育著作。它所体现的重视教育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五、现实意义

一部优秀的作品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当时的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更是体现在它具有经久不衰的现实意义。而《教育漫话》就是这样一本直到现在仍然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

第一,《教育漫话》中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这一点是全书最无可置疑的一点。不论什么时候,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幼儿教育。儿童时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从小对孩子灌输一些正确的理念,纠正他的错误就显得很必要。洛克在文中提到了父母总是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溺爱孩子,将他们一些不正确的行为视为可爱。但是这是很不正确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某种坏习惯,父母在这种坏习惯萌芽之时,在孩子尚且听父母话的时候没有纠正它,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在长大以后,变得有能力反抗父母之后再去改正呢?

第二,洛克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发展缓慢,国家一度提倡智育而忽略了其他。因此近年来中国虽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在其他方面,诸如国民素质等却落后了。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绝不仅仅只是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还有文化水平,身体素质等等。不过,近些年来,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大力地改善。比如说,将体育成绩计入中考,将品德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等等。

第三,洛克不赞同物质奖励,也不赞同鞭挞,他主张以名誉以及羞耻心作为工具去惩罚孩子的坏习惯。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过失该如何去纠正,这显然成为了家长十分头疼的一点。很多家长会选择使用物质奖励。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不正确的。这会导致孩子的动机转移。孩子会渐渐认为做某一件事情只是为了获得奖励。如果有一天,这个奖励不能再吸引孩子了呢?当然,鞭挞也是不正确的。这一手段应当在最无奈的时候使用。洛克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十分特别的解决方案:使用孩子的羞耻心。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忽略了他们同样也具有羞耻心这一点。只有当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并由此产生内部动机,他们才能长久保持那些好的习惯。

第四,不应该让儿童感觉到学习是一种累赘,而应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中国式教育一直被人们诟病为“填鸭式教育”。当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落后的国民受教育水平决定了在现阶段我们只能采取这种方式。但是,家长却可以在孩子尚年幼时让孩子形成对学习的兴趣。洛克提到,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玩具上面贴上字母,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字母;帮他们选择容易、有趣、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要及早在他们受约束最少的时候去了解他们的气质等等。这一系列都是家长可以做到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老师,洛克同样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老师有义务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让学生感到紧张。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老师既不能严厉呵斥,也不能滔滔不绝地灌输一些大道理,而是应该将道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让孩子们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老师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其实,本书中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本书中也有一些不是很切实际的主张。比如,洛克反对学校教育而提倡家庭教育。这一点有着明显的阶级局限,而且在如今的中国这种做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即使能够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也将带来许许多多的隐患。一个封闭的环境给孩子性格上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教育漫话》既没有艰深晦涩的学术理论,也没有乏味空洞的说教。它更像是你的一个老朋友,将它的经验向你娓娓道来。在那些朴实的话语里又蕴含着许多道理,对于家长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尽管已经历经几百年,《教育漫话》却经久不衰,指导着家长们和老师们。